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腐败现象在全球的肆虐,给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反腐败已成为许多国家不约而同的行动。一些精明的政治家已认识到反腐败是民心所向,是时代潮流。有的以反腐败为竞选纲领;有的以反腐败为目标整治吏治;有的试图通过反腐败平息百姓怨怒以求得国家的稳定。不少国家的领导人认识到,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政治经济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仅仅局限于一国范围,不可能真正解决任何带有全球色彩的问题。就解决全球腐败问题而言,则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   事实上,国际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已认识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腐败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一位官员的说法,腐败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世界各地。国际政坛严重地被腐败所困扰。在那些自我标榜是“民主国家”或“法治国家”的西方国家中,政坛的腐败丑闻层出不穷,贪官污吏丑态百出。美国总是说自己是民主与法治的样板国家,但政治在美国公众心目中是最肮脏的职业。美国纽约市交通警察副总指挥托尼·博萨在其所著的《美利坚帝国的衰落──腐败、堕落和美国梦》中写道:“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还有比政治更堕落的职业吗?”他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在鲍伯·多尔的总统竞选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腐败根源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理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相当多的学者加入到腐败根源的探讨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将十年来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负人民重托,坚定地反腐败,勇破政权兴亡周期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中国反腐败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有三种:寻租腐败论、现代化腐败论和马克思 主义反腐败理论。前二者具有独到的解释功能,但是,寻租腐败论混淆了我国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区别、社 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府人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人的区别,亨廷顿的腐败根源论不科学、其"腐败有益论"对我 国反腐研究更没有解释力,因而,寻租腐败论与现代化腐败论都不能成为我国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只有马克 思主义,才能成为我国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术界将经济人假设应用于政治腐败问题的研究,提出寻租腐败理论,认为人们在政治活动中,虽然也有其他目的,但几乎总是为了达到财富的最大化.事实上,西方学术界的经济人假设,不能解释社会主义中国政治领域中的人的行为逻辑.用寻租腐败论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行为,混淆了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区别、社会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学问题的过程中,确立了科学的研究视角:社会性, 揭示物的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构建了科学的经济学体系,超越了古典经济学派。我 国经济学界出现了许多对劳动价值论的不正确理解,其失足之处在于没能真正把握马克思经 济学的研究视角。只有以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社会性视角为线索,澄清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 不正确的“新见解”,才能科学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