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方保守派“中国威胁论”的批评萧功秦四年以前,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论点,即在冷战结束以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正在联合起来,并将对西方的价值、利益与权力...  相似文献   
2.
萧功秦 《人民论坛》2012,(28):42-44
中国改革陷入了路径锁定状态。如何克服这种困局?关键就是要对激进与保守的政治观予以理性地反思,超越保守与激进的两极思维,摆脱由此造成的路径锁定状态近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矛盾,腐败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这两次中日战争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正如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总能比喜剧提供更丰富的人生哲学的启示一样,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是我们民族集体经验中的富矿,只要我们客观、冷静并理性地考察它、分析它,就能从中发掘出有益于我们更成熟、更理性地应对未来挑战的经验与警示的资源。甲午战败:中国陷入"墨菲效应"陷阱首先要介绍一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相似文献   
4.
萧功秦 《乡音》2012,(10):37+33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为什么10年前已经逐渐边缘化的左右激进主义思潮,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出现?这与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特点有关。30多年来,社会自治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相应成长起来,国家缺乏来自社会的多元整合功能实现善治,"强国家—弱社会"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自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萧功秦 《同舟共进》2009,(10):34-36
墨子刻(Thomas A.Metzger)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荣休高级研究员,美国著名的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他说过一句话,我印象一直很深。他说,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虽然知识分子自己也可能会觉得无权无势,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在于话语权。"文人的笔有时比国王的刀更有力量",而话语权又与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将会是我们交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萧功秦 《廉政瞭望》2009,(11):60-60
从日本旅行回来,颇有收获。这是我第三次去日本,有幸遇上一位颇有见解的华侨导游,一路上分享着他对日本的经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7.
萧功秦 《党政论坛》2008,(16):10-10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会重新来解读以往的历史,因为每个时代的矛盾、困境、问题不同,人们总是从自己面对的困境和矛盾的角度,力求从历史当中获得新的启示。我们这个民族正在面临一个新的现代化挑战时期,自然我们会向历史提出这样的问题,10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对中国人来说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我们的前人经历过什么样的挫折?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从历史当中获得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化的时代需要现代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改革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类型分化上海师大副教授萧功秦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结构不断分殊化与功能多元化的变迁过程。1989年以前,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内部分化程度不大,观念与行为方式上均呈同质的“板块性”,他们一般都具有很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彼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已进行了30多年,如果把中国与苏俄改革作比较,就会注意到,苏联改革是南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少壮派改革领袖推进的,中国则是南“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这样一批革命时代元老派主导并推进的。这两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改革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南各自的领导人对改革的不同路径选择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