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黔南赋     
葛明义 《当代贵州》2013,(14):50-50
源远兮黔南,历史悠久山地,华夏文明一域。水书,乃周易之宗,甲骨之本,舍我其谁;岩画,是先人之书,千年之文,谁言荆蛮。悬棺,濮人栖息之佐证;洞葬,骆人生活之遗迹。沐民族政策光辉,始有黔南布苗自治地方;仰西部开发战略,更成西南交通枢纽要冲。地扼西南南大门,境跨贵州南北中。上襟云贵川渝,下带闽粤湘桂。州府置都匀,郡辖十二县。五条铁路,贯南北东西;四条高速,通五湖四海;三个  相似文献   
2.
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7美元,与中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 线上。 40多年过去了,当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的时候, 韩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到14000美元。前不久,韩国情报通信部 长官陈大济将中国和韩国分别比喻成“大象”和“兔子”,他说,“如 果说中国是“大象”,那么韩国就是“脱兔”。只有用速度比拼我们 才能领先,而不是体态”。“脱兔”之速意味着什么?从韩国人常常 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 中,也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葛明义 《当代贵州》2011,(11):64-64
记忆里,童年时的“书屋”是一个纸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小画书;少年时的“书屋”是一个桌上的书架,中间塞满学习的课本和喜爱的闲书;青年时的“书屋”是一个自制的书柜,书的种类渐次增加;而今有了名副其实的书屋,各类书籍齐聚一屋。一生嗜好“耙书”,“耙书”如同砍樵,故自号“黔中樵哥”,书屋名目“樵屋”,这便是我灵魂的栖息之地,精神的沐浴之所。在这里可与圣哲对话,可与宿学交流。  相似文献   
4.
葛明义 《当代贵州》2013,(14):38-39
以莫友芝为代表的"影山文化"最值得称道的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以治学、修身、益民为本上。"西南巨儒"莫友芝先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诞生在独山县城北30余里兔场上街。去莫宅十余里是莫氏乡里重要的建筑奎文阁,阁高三层,其状如塔,左为书院,右为乡贤亭。阁四周松柏苍翠,竹影婆娑,稻花飘香,阁前一溪碧水潺潺流淌。  相似文献   
5.
1978年,初霁之年。南粤两位人物问能否利用外资办厂时,刚复出不久的总设计师立即应答:“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