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晓彤 《湘潮》2021,(1):27-29
从为救危亡远赴重洋,到投身革命戎马半生,直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技事业鞠躬尽瘁,聂荣臻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他生前所写的三封书信,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他为国为民的精神。初心:"四万万全胞之均能享安乐"在重庆江津区艾坪山下的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内,有一面4米多高的展示墙总会引起人们驻足瞻望,这面墙上镌刻着这样一封家书:父母亲大人膝下:不得手谕久矣。  相似文献   
2.
董晓彤 《党史博览》2017,(12):30-33,38
正词兴于唐,流衍于五代,而极盛于宋,元、明中衰,至清方中兴,涌现出不少清词大家。毛泽东熟稔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古典诗词多有点评,而对于有清一代的词人词作,却较少提及。那么,毛泽东究竟是否有最感兴趣的清代词人呢?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从一本他圈点过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以下简称《词选》)中可管窥一二。《词选》由著名词学家龙榆生编选,始撰于1930年,1956年9月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时年24岁的毛泽东发出的慨叹。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作为一位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人物,曾国藩身上有哪些特质或者精神感染了青年毛泽东,让正值“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的他发出了“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4.
《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作品。唐代诗人杜甫曾评价庾信:“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枯树赋》正是庾信暮年之作。庾信一生虽然高官厚禄,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非一位政治家,而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文人。作为羁留北朝之后的代表作品,《枯树赋》深得毛泽东的喜爱。这篇赋不仅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还伴随着毛泽东走到生命的最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科学运用我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概括起来讲,这些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真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需要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科学运用中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古代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的思想智慧和有益做法,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科学运用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在于汲取历史教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罗隐诗歌,圈画最多人们普遍认为,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毛泽东最爱李白,那么他圈画最多的诗歌一定是李白诗。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现存毛泽东故居藏书中,罗隐诗歌却是毛泽东圈画最多的,数量多达91首,而李白诗歌只能屈居第二,由此可见,毛泽东对罗隐诗歌的重视与喜爱。罗隐(833—910),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天资聪颖,少有诗名。屡次应举,"十上不第"。咸通十一年(870年)入湖南幕府,次年任衡阳主簿。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  相似文献   
7.
正不为向明卿搞特殊在湖南省平江县向家镇,有位名叫向寿吾的老先生。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一生以教育济世,享有很高的声誉。1913年,向寿吾的女婿杨昌济从欧洲留学归来。当时,湖南省的革命果实已经被立宪派政客谭延闿窃取。杨昌济不愿同流合污,谢绝了谭延闿邀请他出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一职,到第一师范当了一名教书先生。由于仰慕杨昌济的才华,毛泽东经常到恩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经三次用过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写《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其每次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表达主题也各有侧重。一次是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通过将原诗的前两句改为"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阐发"党性与个性问题";另一次是1958年在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引用全诗,激起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还有一次也是在1958年,通过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七绝·刘蕡》中,将原诗诗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化用为"万马齐喑叫一声",咏叹历史人物,启示今人。  相似文献   
9.
董晓彤 《湘潮》2022,(7):20-21
<正>1949年8月至9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新华社连续播发了五篇毛泽东撰写的批驳美国政客言论的檄文,分别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五篇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淋漓尽致地批驳了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政客的言论,深刻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0.
董晓彤 《湘潮》2022,(6):27-28
<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重视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强调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今天,重思过好“五关”,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过好思想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周恩来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提出的便是“过思想关”问题,正如他在文中所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