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李忠杰《组织人事报》2002.11 .16 “三个代表”为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李君如(经济日报)2002.1 1.18 在“三个代表”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董德刚《经济日报》2002.11.18 中华复兴的伟大纲领 —十六大报告的理论创新王东(中国教育报》2002.1 1.20 中国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胡鞍钢《中国经济导报)2 002.fl.19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金冲及(人民日报)2002.1一19 高举“三个代表”旗帜余培源《解放日报》2(X) 2 .1 1 .19 十六大的理论贡献石仲泉《文汇报》2《X】2.1 1.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金声 《大特区党风》2002,(11):24-26
2000年3月8日,大贪胡长清在南昌郊外一个叫瀛上的地方被执行死刑。两年后的5月12日,他生前暴敛的400多件赃物在南昌凯莱大酒店被拍卖。5月12日是母亲节,细心的记者发现,胡长清受审、被执行和赃物拍卖的三个日子,都和女性联系在一起。他开庭被审是在情人节,枪毙那天是妇女节,这次赃物拍卖又在母亲节,从情人节到妇女节,再到母亲节,胡长清这个生前生活糜烂,让情人、女人和母亲伤透了心的男人,死后依然不依不饶地纠缠着她们。  相似文献   
3.
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龚育之在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报告中,阐述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意义时,首次披露了邓小平同志1983年同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的一段谈话。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指出:“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一九七八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取代了党的十一大,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摘自《组织人事报》1998.11.26  相似文献   
4.
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要想使企业久具竞争力,就应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微利与暴利的关系。暴利是在短期内急剧地增加利润,这往往是投机行为所带来的。现在应当提倡微利战略,微利战略属于企业的正常投资行为,这是企业永恒生存下去的保障。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的关系。价格竞争是通过价格的调整(主要是降低价格)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非价格的竞争,包括广告宣传、推销、改进服务、改进产品等,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国外企业对此极为认同,运用也十分广泛。 进人市场战略与退出市场战略的关系。现在企业间实施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目的只有一个:扩大规模、开发市场,这就是进入市场战略。根据自身条件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适时退出市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对立 第一,科学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实践为标准;而迷信则以主观经验为依据。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衡量是不是科学,总是首先看有没有科学事实的根据,根据充分不充分、可靠不可靠?科学家也总是教育我们,要看重事实,忠实于事实,千万不能弄虚作假、编造事实和数据。科学事实指的是自然事物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状态和变化,必须经过严格的、反复的认定。经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反观迷信,有时也讲“事实,但他们所说的事实,一部分是虚构、讹传,一部分是主观想象。” 第二,科学上升为理论,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迷信则是一种无知,把希望寄托在神鬼和救世主身上。科学作为高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成果,不能停留在事实的层面上,满足于对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而要进一步揭示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上升为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以概念、定律、公式、学说等理性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科学对现有知识持理性批判的态度,永不满足,永不止步;而迷信则靠非理性的盲目崇拜,容不得半点怀疑。科学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科学所理解的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何毅亭《解放日报》2001.8.12 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课题组 《文汇报》2001.8.13 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阶级性 李君如 《北京日报》2001.8.13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也要与时俱进 卫兴华 《中国改革报》2001.8.13 把全社会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 王长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在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怎样看待价值观多样化产生的原因?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多种经济成分的  相似文献   
8.
海闻认为,经济全球化首先是生产全球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其次,经济全球化是消费的全球化,不仅在本国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消费品。最后,经济一体化是体制的趋同或一体化过程。从逻辑上来讲,企业在同一个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全球性的规则就意味着体制的趋同。  相似文献   
9.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所以说,不讲信用的人就没有资格搞市场经济。然而,现在有的地方是赖账有理,欠债有理,不执行合同有理,欺诈和假冒伪劣横行。 建立诚信,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法制。提倡诚信,光讲道德是不够的,还需要法律作保障。要使不讲信用的人无以在社会上立足,使有不良行为者付出相应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个人  相似文献   
10.
造成失业的五大原因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998年底,人口总数达12.5亿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就达7.1亿。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上升,十年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他经济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发展趋势看,今后一个时期,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约3000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要加入到城镇就业队伍中。另外,随着企业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