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在西方文明冲击与内部矛盾推动下各个方面逐步转型与各种因素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个风云激荡、道与世更的时代,危机意识下知识精英的思想变化与信仰嬗递首当其冲。适应救亡的需要,中国传统思想体系逐步解体,新的思想因素则逐步引进、萌生,思想领域新质与旧质冲突交锋,演出了一幕幕鲜活而又沉重的意识形态之剧。系统梳理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新陈代谢与知识精英信仰的重建历程,对于深刻把握中国近代历史的演进逻辑,深入理解中国如何从近代走向现代,对于深入思考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经过理论学习和思考之后,于1930年在中央苏区时期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在该篇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严重盛行的教条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的问题,呼吁人们科学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率先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阶段的标志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伟大建党精神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引领实践发展、植根历史文化沃土,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李海青  钟香妹 《先锋》2022,(7):20-23
<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议》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起到引领和贯通作用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相似文献   
6.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之所以能够转化为实际效能,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西方以选举为核心目标的掮客型政党迥然不同,中国共产党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使命的引领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抓住主要矛盾,判断并聚焦“大事”,通过规划的接续跃升、决策的科学民主、资源的整合调配、组织的严密高效、执行的监督调适,集中力量办成大事。这五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