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明吾 《党史文苑》2009,(11):17-19
《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一文系1921年6月由武汉地区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代表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高认识水平的文章。该文显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并能够在其指导下清算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时中国革命道路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其道德养成是"知→情→意→行"渐进发展的结果。"知、情、意、行"是道德品质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其中"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目的和归宿,情感和意志则是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行统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最初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只是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之一,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有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旧三民主义并完成了向新三民主义的飞跃。这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并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阶级立场的局限导致其思想改造并不彻底,为后来的国共分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