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着城市化及产业转移的进程,我国又掀起一波土地征收的高潮,导致失地农民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从城镇郊区向农村不断扩散,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通过对X村失地农民的研究表明,失地农民并非一个同质性群体,失地对他们的影响并非均等化的,土地征收使强势农民挤升到上层社会,弱势农民则下沉到社会底层,加速了农民阶层的流变及固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渝北地区S村的实地调查,提出了代内剥削概念作为分析和探讨光棍产生的新工具,认为在低度代际责任的情况下,能否有机会外出获取婚姻机会,对于农村的未婚男子能否成婚非常重要。在兄弟多的家庭里,长子囿于长兄如父责任伦理限制没有机会外出务工获得经济资源和女性资源而沦为光棍。以往对光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经济困难、个人身心残缺等层面,但学者们都常忽视了兄弟之间对家庭有限资源和机会的争夺这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提出“分权秩序”作为工具性概念,来探讨宗族性村落的权力分配方式及其运作逻辑。为了化解宗族之间的矛盾和维系村落公权力的合法性,村落在分权时每个宗族无论大小都会获得一个公权力名额,村落社会以宗族人数来分配村组干部职务。这种权力分配方式产生自己人管理机制、权力约束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和合法化机制,达到了善治秩序。但是这种治理模式不利于构建基层协商式民主治理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亲迎仪式是整个婚姻缔结礼仪中最具公开性和社会性的一环。在传统社会亲迎仪式中,"耍女婿"是地方性价值规范的展演和农民意义世界的价值体现,它包括了考验女婿人品、检阅女方父母"为人",以及规训村民遵守地方性价值规范。但是随着社会流动导致村庄不断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席卷农村之后,村庄价值生产能力开始趋于弱化,在此背景下的亲迎仪式已经显得日益功利化,亲迎中的"耍女婿"婚俗仪式看似仍被恪守,但其价值却已异化为了一种仪式各方实现"自利"的工具。亲迎仪式上的"耍女婿"非但不能维系村庄价值规范,反而加速了传统村庄价值规范的瓦解。  相似文献   
5.
资本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资本下乡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赢是促进乡村振兴与村落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资本下乡有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引导资本市场逻辑与乡土逻辑的有效对接,推动工商资本与村落打造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