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魏丹  马丽珠 《山西青年》2022,(16):97-99
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纷纷选派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调研和分析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将安全职业能力划分为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借教师赴企实践东风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效与职业需求相适应,以培养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好、综合实力强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桂林山水秀甲天下道尔驰名,环桂林大旅游区一市十二县秀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农村经济、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已日渐为世人认识。为了推动中国旅游业的热点城市桂林乃至环桂林旅游区的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旅游局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描绘的旅游经济发展蓝图:到2010年全国人境人数达7100万人次,国际创汇达430亿美元,国内旅游将达25亿人次,回笼货币105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抢占市场资源、桂林旅游的发展必须大力开发环桂林旅游区经济的多元化优势,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发掘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发展,中国已从一个“熟人社会”过渡到一个“陌生人社会”,社会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与人之间也变得不同。我们要维护这种“和而不同”,保障社会结  相似文献   
4.
一个回族家庭,祖孙三代,46年如一日地赡养着一位汉族老人,在回族夫妇沙宝勤、韩秀芝相继去世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又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异族“奶奶”,这个尚没有结束的故事在山东陵县感动了无数回汉族群众,谱写了一首真切感人的人间至爱之歌。“奶奶”的来历这位汉族老人婆家姓张,娘家姓李,从小就没有名字,6岁时没娘,27岁时丈夫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一去就没了音信。多年来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生活很是困难。1956年,时任姜家区副区长的韩秀芝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了她的情况,见她…  相似文献   
5.
对于腐败犯罪带来的社会成本或者说是社会代价,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只是具体的经济损失和数据,本文认为腐败犯罪为社会带来的道德代价比带来的经济损害危害性更大,但因为道德代价的抽象性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回顾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多视角地透视鄂东志士的革命活动同辛亥革命的爆发两者间的直接关系,可以看到,鄂东志士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从舆论宣传、革命团体组建、组织领导等方面,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魏丹  姚天茹 《奋斗》2009,(8):54-55
起步于去年底的哈尔滨南岗知识创新区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核心区”的目标,按照“国际化、区域一体化、市场化”的发展原则,突破点、线、园、带的传统方式,把整个南岗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性、国际化的知识型综合园区统筹规划运作,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发挥知识经济的牵动作用,使南岗区域真正成为服务“八大经济区”建设、服务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8.
黄麻起义是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三者紧密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以游击战争为作战方式,走上了由城市转向农村的革命新道路;它创造性地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走上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黄麻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成功道路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9.
作为反恐大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反恐情报工作都较为成熟,本文将二者在反恐情报工作中的反恐情报作用对象、反恐情报机构、反恐情报法律体系以及反恐情报合作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到对我国反恐情报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的法治障碍主要表现为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这一矛盾导致民众普遍不信任裁判结果,降低民众对法律的确信。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首先源于不同的经济基础,但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矛盾的关键因素集中于不同的法律文化,国家法属于"形式的理性的法",民间法是"实质的非理性的法"。二者各有优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融合便于开启中国法治梦的理想图景。着眼于二者呈现的不同法律文化,明确二者在中国法治路途上可相互补益,最后提出具体措施,树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思维,适用区际法律冲突法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矛盾,培育法官理性的裁判思维,发挥陪审制的作用,增加裁判语言的说服力,提高法律解释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