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人,文化产业领域已基本形成了以财政支持、社会投资、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但由于一些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文化产业领域仍未从根本上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没有文化的区域是没有希望和没有长久发展后劲的区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滨海新区。在打造经济强区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建设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气息的文化强区.致力于让所有投资者、建设者、劳动者和居住者在滨海新区这块热土上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加强滨海新区文化建设。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联合举办的“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座谈(笔谈)会”在本期特邀了几位实际工作者及有关专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战略。2009年8月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对会议作出的批示中强调,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思路、途径、办法,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近日,我社召开座谈会,探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齐勇锋 《前线》2015,(3):42-44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决策,我国消费市场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变化之一是消费市场从以前的主要依靠外需向内需和外需综合平衡的方向发展。变化之二是城乡居民从主要面向物质产品消费向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举的结构模式转变。可以说文化消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业态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引领市场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和国民经济升级换代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如何增强文化原创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勇锋 《传承》2011,(16):50
在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换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项目的创意策划,即根据资源的性质、特点确定开发的对象和恰当的开发模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余年,创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具有两重背景,今后衡量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有五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我国政府正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有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及民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容要素和功能目标上建立二者的联系,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风险和新的发展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勇锋 《传承》2011,(6):50-50
在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换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项目的创意策划,即根据资源的性质、特点确定开发的对象和恰当的开发模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余年,创  相似文献   
10.
齐勇锋 《当代贵州》2011,(30):27-27
两大背景: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后,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