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学习型政府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公务员是政府机关中集合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务员队伍学习能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执政能力是创建学习型政府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运作机制绩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2004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分别从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都对上市公司治理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它是以权利人自己采取保密措施为前提进而获得法律保护的一种权利,保密措施是认定商业秘密存在的关键要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为保密措施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但在具体操作和认识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案例,探讨有关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合理的保密措施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公证体制问题,是研究和破解诸多公证问题的一个基础性命题。现有的多元化的公证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发展前景问题,并未因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施行而有定论。从理论视角深入探究和剖析这一命题,对于推进当前公证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建立中国特色公证体制的考量因素公证体制,包含公证机构体制和公证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纵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各国公证机构体制各异,即便同为大陆法系国家,相互间也有较大差异。与之相对应,公证管理体制亦呈现多样化。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公证体制,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5.
1935年6月18日.曾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共第二位领导人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遇害后,国民党36师把他的遗骸秘密埋葬.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瞿秋白究竟被安葬在了哪里?这件事成了一个谜.直到建国后,人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瞿秋白遗骸的安葬地,烈士的英灵才得以安息.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部制     
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选择以推行大部制为突破口,有其深刻的动因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也内存一些阻滞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实行大部制进程中,要选择正确的路径,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其主要成员是一批知识分子,总书记陈独秀曾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的职务,李大钊曾是北大图书馆馆长,张国焘是北大的学生,周恩来是南开学校的学生后又留法勤工俭学。1927年“四·一二”政变及“七·一五”政变后,蒋汪合流共同屠杀中共,危急时刻共产国际开始着手改造中共,1927年7月中旬,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由11人缩小至5人。1927年八七会议上,共产国际又照搬苏联成功的经验,吸收工人进中共最高决策层,会议成立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中吸收了工人代表向忠发、顾顺章等人,1928年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德国的一起警察因营救被绑架人质而实施逼供的案件,在德国司法界、理论界以及公众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其相关论点以及该案的处理结果,对我国的司法人员及司法实践或许有所启发。一、基本案情2002年10月1日,犯罪嫌疑人G在法兰克福市绑架一名儿童并勒索赎金,在被抓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实证的视角,通过对长沙市的典型调查,分析农民工内部的一个亟需关注,却被忽略的特殊群体(新质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运用翔实的数据、资料,从"制度性机会"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能给学者、决策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现行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刑事政策,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地减少社会对抗,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正确解读这一政策的内涵,加以精准定位并在刑法适用层面进行研究,将更好地使之适用于司法实践,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