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也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对于黄帝部落最早的发祥地,多数学者认为,最早发祥于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黄土高原的溪谷中。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在天水,因为天水有一条河叫轩辕谷。而轩辕谷、轩辕溪、轩辕窑、三皇沟、羌水这些与黄帝事迹有联系的地名,均在今甘肃清水县境内,所以称清水县为“轩辕故里”是比较平实稳妥的。关于黄帝的祭祀,在中国各地并不一致,各地祭祀的节期互有差别。各地按照本地相传的风俗确定自己的祭祀节期,都是无可非议的。清水县选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与九月九日作为民祭与公祭黄帝轩辕氏的节会,自有其深刻的内涵存在。  相似文献   
2.
驩兜,又作灌兜、驩头。驩头,他起源于中原地带,曾加入过炎黄部落联盟和华夏联盟。据《世本》、《大戴礼记》,《史记》《山海经》等古籍记载中,都称驩头出于黄帝系,他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部族。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大多过着半游牧、半采集和半农耕的生活,自然灾害和毒蛇猛兽不断威胁着原始人们的生存。在落后的原始生产方式的条件下,为了寻找赖以为生的食物,就不得不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也必须要有广阔的环境,提供活动基地。“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  相似文献   
3.
长沙古无“青阳”之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的名称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周成王时各地献方物,就有 “长沙鳖”的记载。《史记·越世家》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索隐:“则犨、庞、长沙是三邑也。”正义:“庞、长沙,出粟之地。”光绪《湖南通志》称:“周始名长沙,春秋战国时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以原楚黔中郡东南部设立长沙郡,郡治设在湘县(今长沙市区)。西  相似文献   
4.
毕国的来源和迁徙●何光岳毕国,乃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所封,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毕原,为商王武丁之子子毕的故地。由于犬戎攻破镐京,毕位于镐京近畿,亦遭毁灭。春秋初期,晋献公封其大夫毕万于魏,即姬姓魏国故地,万为毕公高的裔孙。魏后来强大,于春秋末期,与晋卿...  相似文献   
5.
南宋初年席卷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幺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较为巩固的根据地。在广阔的洞庭湖区,农民军建立了星罗棋布般的据点,“陆攻则下湖,水攻则登陆”,谱写了农民战争史上极为光辉的一页。本文拟对起义的各个据点作一初步探索,以利对钟相、杨幺起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粟末靺鞨的一支大氏建立了渤海王国、成为唐朝的藩属国,占有今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和今乌苏里江以东及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自公元698至926年,共传10世15王229年,后为契丹所灭。 一 渤海国的来源 黑龙江古代各族均来自中原地区,粟末靺鞨也不例外,系来自中原山东、河南一带。粟末即濊貊一语之转音,松花江叫速末水、涞沫水也即粟末之另一译音,可见粟末靺鞨本源于濊貊族,由于濊貊人有一支与勿吉人杂居通婚融合而成为靺鞨七部  相似文献   
7.
荆楚的来源及其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荆楚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其祖系及亲族考察,认为系出于黄帝颛顼系,是祝融氏华姓的子孙,属于华夏集团。荆楚一木二名,盛产于黄河中下游,居此的部族因以为名;后来部族迁徙,形成国家,仍相因定为国名。立国之前,其居住和迁移地点,可考的有七处;立国之后,其迁(建)都十次。在其四次迁都、定都于郢时,为其鼎盛时期。后相继为吴、秦所侵,经五次被迫迁都,最后为秦所灭。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庸国,早在夏代以前,就已活动于河北省容城县一带,以后逐步南迁到河南新乡县,成为商朝的属国——庸侯国;一部分庸人变成商的奴隶。商代末年,庸人与周结成联盟,打败纣王,灭亡商朝,庸于是又成为周的属国,被封在今洛阳附近,称为鄘伯,后因周公在庸地建立洛邑,庸乃退居洛阳西南卢氏县一带。到了西周中叶,庸又向西南迁至陕西山阳,安康;后来扩展到湖北竹山县的群山中,与群蛮杂处,成为群蛮的部落联盟的盟主。这时,庸国势力强盛,对近邻楚国威胁很大。到春秋中叶,楚联合奏、巴二国,合力灭亡庸国。其遗民被迁至今湖北监利县北面的容城。一些不愿臣服楚国的庸人,便和一部分群蛮,越过大巴山,南渡长江三峡,进入湘西山区,分布于今湖南的大庸、永顺等地;另一部分庸人则在越过大巴山后,进入四川盆地,西迁至成都一带。除了迁居湘西一带的庸人和群蛮有所融合以外,大部分庸人最后融合于华夏族。  相似文献   
9.
六国考     
一 六国的起源 据《史记·复本纪》云:“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索隐引《地理志》:“六安国六县,咎繇后偃姓所封国。”咎繇即皋陶。六,即指六国,据文献记载,在夏代即为皋陶少子的封国。《路史·国名记乙》云“六,中甄  相似文献   
10.
狁为允姓之戎的一支游牧部落,周代活动于经水和北洛水中上游一带,到春秋时后期,狁已不见于记载,除一部分已融入于氐羌外,也有融入于华夏族,但主力部份则向西北迁徙而加入匈奴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