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些年来,"贪官落马"、"贿赂门"等一系列词汇高频率的出现在媒体报刊、网络论坛等大众舆论平台上,而数额不断上升的贿赂犯罪死刑标准让我们对从政官员的廉洁性现状堪忧。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中,贿赂犯罪的对象为财物,而司法实践中,出现更多的则是游走于在法律边缘的,如:性交易、信息贿赂、安排子女就业等形式的非财产利益的贿赂,此类犯罪,具有不亚于财产利益贿赂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但无法以现行法律来规制。惩治腐败打击贿赂犯罪,遇到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条约不约束第三国是国际法的一条原则。《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三十四条关于第三国之通则明确规定:“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在国际实践中,这一原则得到了广泛的遵循。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可谓违反这一原则的少有的条约,因而遭到了历史的唾弃。条约不约束第三国的原则,据称是起源于罗马法关于契约的相应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上,  相似文献   
3.
逮捕人犯,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项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正确地运用这一措施,能够防止发生人犯逃跑、湮灭罪证、再犯新罪等社会危险性,从而保证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而捕人过多或该捕而不捕,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我们党历来主张少捕的政策。但是,少捕并不等于不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