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云雁 《求索》2012,(4):207-209
严复"信达雅"原则所体现出来的阐释学观念往往为时人所误读,刻意回避了其中"达即所以为信"的内涵。事实上,作为士大夫知识分子而非纯粹译者,严复本人对于"信"的理解与"信达雅"的现代解释并不相同。严复对自己身份和立场有着清晰的界定,秉承"文以载道"的基本诗学观,在选文和文辞方面都并不重视语言学意义上的对等关系,同时积极地介入个体思想与国情要求,认为信于西学的关键是历史通达而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连贯。然而,历史剧变使严复的阐释观受到了群体性误读,后人以"忠"代"信",抹杀本土文化和阐释者的主体性,形成了目前流行的阐释观。本文通过分析严复的"信达雅"阐释观中"信"字的独特解释,揭示其保守性的具体表现和历史根源,管窥严复作为西学东渐直接推动者独特的思想境界和历史影响,尤其是这种影响对当今中国阐释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