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论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 ,就必须将道德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进而研究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基本道德与法律在行为模式上较为接近。故基本道德与法律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而非基本道德则一般不可以转化为法律 ,但法律可以对基于非基本道德的高尚行为给予奖励、帮助。  相似文献   
3.
4.
完善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准确了解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推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改革.建立多元化社会参与型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社会公众和专业人员结合为多元的评价主体,以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为多元的评价方式的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势必会推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5.
"人性塑造论"侧重用综合的方法、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人性,较为关注人的个性。人性中既有不可塑的一面,也有可塑的一面。遗传因素是不可塑的,个人选择因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改良社会是塑造人性的主要切入点。法律是塑造人性的重要力量。良法可以增强人的善良、诚实、合作、宽容、独立、守规则、廉洁等优良品性。良法塑造高素质的公民,高素质的公民组成的社会产生良法。人文主义法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成良法与高素质的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法的主体性是指法体现的各主体的利益和意志的不平衡程度,法的公共性是指法体现全社会公共利益的程度,法的主体性与公共性是法的双重属性,它们既是分立的,又是契合的。追求利益秩序的和谐是法治的基本目标,欲实现这一目标,正确处理法的主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中,我国环境法就必须在实践方式上实现自觉地更新与转换.中国环境法治应该在以下方面实现创新:借助利益引导机制调整人的生态行为;通过利益补偿机制来实现环境治理;通过自然物权利保护机制实现"生物圈的团结";通过克制有害于生态的需求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乡土文明的功用,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刘国利 《前沿》2012,(9):61-64
"法比天大"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英国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原则:国王在法律之下,影响了西方世界。高扬法比天大必须奉行宪法至上的原则,任何政府机关的权力、任何领导人的权力都不能超越法律,要让法比天大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法学视野下的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利  谭正 《法律科学》2007,25(4):15-26
人文主义法学在解决权利冲突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多元性决定了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的多元性;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权利位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为抑制权利的消极作用,应当克制权利的过度膨胀;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与自由裁量权之间存在约束与反约束的关系.可以尝试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五个原则:权利位阶原则、权利平衡原则、最大利益原则、保护弱者原则、权利克制原则.每一个原则各有其适用范围.应考虑权利冲突的不同情况选择适用不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乡村价值是从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中不断累积起来的古老智慧,也是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乡村振兴必须要主动挖掘乡村价值的时代内涵,注重乡村价值的现代传承与保护,守护乡村价值灵魂,并加以创造性应用,让乡村价值得以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