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刘美红 《法制与社会》2011,(32):227-227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检察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检察机关"四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江苏靖江检察院为视角,从组织领导、规章制度、信息化建设、检索体系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以档案管理为抓手,提升检察工作水平的相关做法。  相似文献   
2.
惩罚是针对企业内部破坏规则的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反应性措施,因而实际上涉及一个报怨的问题。面对以怨报怨、以德报怨以及以直报怨三种报怨选择,认为儒家以直报怨的智慧更符合客观的人性规律,更能契合惩罚的初衷,因此可成为现代企业建立合理惩罚机制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美红 《求索》2011,(7):113-115
人的面部神情("色")在《论语》中备受关注绝非偶然。真实而有效的"色"既是体现"身—心"互动的经典模式,又是"自我—他人"展开人际互动的重要媒介。在孔子看来,"色"的真实有效性不仅要求个体内在情感的倾注,还要求对客观生存情境的深刻洞察,而这些都构成了儒家德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尽管"色"的显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但通过漫长而艰难的修身过程,我们仍然可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解决随着档案存放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特点,应该从设备配置、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怨"兼有"委曲"、"愤恨不平"、"蓄积"三个方面的语义内容,是一种委曲不伸,愤恨不平,却又蓄积于心,不得抒发的负面生存体验。这种负面生存体验从一开始就没有游离于以"正人心"和"安天下"为己任的儒家视野之外。儒家反复强调"无怨"、"不怨",并从个体道德生活和公共社会秩序两个层面为"怨"的化解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