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工党老一代中医学界中央委员中,谢海洲先生可以说是一位自幼刻苦求学,一生不懈追求,而最后卓然有成的杰出医学大家。谢海洲先生,字鸿波,河北秦皇岛人,生于1921年3月3日。他自幼随其父、叔采掘药材,“九一八”事变后随母入京,先在小药店里做学徒,后因天资聪颖,考入汇文中学,又因成绩突出,留汇文中医学校任教。他青年时期便四处求学、拜师、识友,深得其益。由于谢先生的医名远播,经常有外地人到寓所求治。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冬天的早上,大雪纷飞。一辆标有“公安”字样,车窗上带铁栏杆的警车呼啸而至,停在胡同口。车上跳下两个人,急着…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依据民主党派新时期社会基础的根本变化指出:"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这对新时期民主党派性质的科学界定,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民主党派刚刚开始恢复活动。当时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会只有党员不  相似文献   
3.
卢祥之 《前进论坛》2012,(11):44-45
中国农工民主党老一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吴棹仙先生(1892-1976),是近代著名中医经方家和针灸学家。原籍重庆巴县。其家世医,幼承庭训,先习医学,后就读于重庆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重庆存仁医学校。青年师从许直初学医,悉得一向为医家之秘宝的“子午”、“灵龟”针法——《子午流注环周图》。  相似文献   
4.
只将食粥致神仙卢祥之中国的粥,非常普遍和实惠,传说远古时期的黄帝,发明了“烹谷为粥”。粥不仅是人们饮食适口的食物品种,还是中国民间互赠亲友的礼品。北京风俗有“杂豆米粥,互相馈送,夸精美也”;宋朝文人还有诗曰:“今朝佛粥更相馈。”古时帝王还赠大臣以粥,...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举行的重要会议。全会贯穿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鲜明主题,无疑对于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 ,西部和北部是游牧地区 ,东部和南部是农耕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这一差异 ,造成了深刻的历史矛盾。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 ,又有长期对立的一面。从秦汉与匈奴 ,魏晋与鲜卑、氐、羌 ,唐与突厥、回纥 ,宋与契丹、女真 ,明与蒙、满 ,长期干戈 ,市井为墟 ,不仅造成了民族矛盾激化 ,烽烟不息 ,而且造成了东部西部的巨大差异。有些明智的统治者意识到了这种差异 ,或在西部屯田 ,或以婚亲联络 ,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以及诸多的历史局限 ,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东西部的差异与对立 ,长期存在 ,发展不均衡现象一直没…  相似文献   
7.
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当代文化成果,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北京东四北有条小胡同,叫“钱粮胡同”。明末清初,这里是朝廷户部的几大仓库和管库的机构,周围住家不多。户部的书办人员,因为图离府衙近便,就在周围慢慢地盖建了一些宅院。几百年的沧桑岁月,过去的仓库逐渐没了。因为这里离隆福寺不远,隆福寺周围又是商贾云集的街道,乾隆、咸丰年以后,一些人也在此购地置产。于是,东西临街处建了不少商号,胡同深处便住下了不少居民。农工党中央老一代中央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著名中医学家谢海洲先生热心农工党事业,每到中央组织活动、义诊,谢先生非常积极。老一代农工党领导,与谢先生私谊甚厚,…  相似文献   
9.
蒲辅周先生是上世纪60年代初当选的农工党中央委员,是全国政协三、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保健医、中南海保健组副组长,是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懂辩证法”、“有真才实学”、“人民的好医生”的著名中医学家。先生一生济世救人,医术精湛,而且廉洁正直,生性简朴,一向鄙视靠行医谋财取利,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农工党老一代领导和普通劳动者的尊敬。先生是四川梓潼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祖父蒲国桢,父亲蒲显聪,皆以医为业,名闻乡里。蒲辅周原名“启宇”,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为长兄。先生家境清贫,幼时读书依靠母亲何氏的娘家资…  相似文献   
10.
秦伯未先生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是一位近现代德高望重的儒医大家。先生一生致力中医教学、临床、著述,晚年正值十年动乱,颇为坎坷艰难,颇有司马迁“意有所郁结,发愤著书”之风范。先生1901生于上海市浦东,1970年卒于北京。其字之济,号廉斋,出身儒医世家。他的祖父笛樵,名乃歌,毕生研究诗辞古文,余事攻医,著有《读内经图纪》、《玉瓶花馆丛书》、《俞曲园医学笔记》等。他的父亲锡祺,伯父锡田,均精医通儒。秦先生出此门庭,耳濡目染,幼年即好读经书,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