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基层社会从1980年之后就已经产生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制度形式:民情恳谈会、民主恳谈会、居民论坛、乡村论坛和民主听(议)证会等,他们为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运用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面对当今每年数万起群体事件的爆发,如何运用协商民主的科学方法来化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动态稳定,为基层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清晰的路径选择,成为社会学者当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能力,关键在于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这是民主发展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我党加强民主执政的核心要务.如果没有公民真正的政治参与行为,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民主政治.从民主化的进程看,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轨迹上深深烙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痕迹;二是民主政治的运转同样依赖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唐晓英  唐绍洪 《前沿》2011,(23):85-88
生活是人类除生产之外的又一重要活动,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范畴。从哲学视角把握社会的生活方式,把握生活方式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我国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程度的重要坐标,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从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看,呈现出多维的发展势态,既有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但是抗争性、暴力性的非制度化参与方式也有了扩大的危险.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5.
运用协商民主来化解基层治理中的社会矛盾,关键是要在理性对话之中实现利益均衡。建构从上到下的公共协商机制,协调各方利益者的价值偏好;改变社会大众被动式的政治参与,减少各利益群体因不同诉求而产生的偏见;建立平等、包容、公正、自由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的政治改革经历了一条从"统治"到"治理"的运行轨迹。其历史进程表现为:1."农村人民公社"的理想愿境及其"政社合一"制度使命的完成;2."政社分开"的民主化理念尝试与放权式改革的全面推广;3."撤乡并镇"的高速推进与"党政分开"的实质流产;4."乡政村治"下的主体迷失与"多元主体"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7.
唐绍洪  刘屹 《理论视野》2011,(11):36-39
我国西部因为特殊的区域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元素凝重、现代性的社会基础薄弱,形成了乡村治理场域中的特殊机理。因而在面对当下多元主体间的利益矛盾时,民俗化、行政化、非法治化的管理形式呈现出显性特征。因此,完善西部村庄现代性治理的"法治"机制,着重在于:1.加强"以法治村"法制意识的培育;2.乡镇政府的治权由"权力型"向"法治型"转型;3.基层司法由"司法行政化"向"司法独立化"转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