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商伟凡 《中国民政》2006,(10):45-46
从古到今,世界上“以人名作地名”的人文现象随处可见:从美国总统华盛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到航海家麦哲伦、胡安·费尔南德斯,以至罗马神话中的火神乌尔卡诺。而在辽阔、悠久的中华大地,它却由古代的“禁锢”、经过近代的“放任”、落入现代“禁”不成又“放”不开的境地。何以至此?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2.
河北的“陉”、“藁”,山西的“岢”、“隰”,浙江的“鄞”、“衢”,安徽的“歙”、“黟”,河南的“渑”、“陟”,湖南的“澧”、“醴”,……这些县级政区名称中颇为生僻的汉字,能有多少外地人识得、读得、讲得呢?殊不知,中华民族那深邃、博大的地名文化,正是植根于这些除地名难得一见的“专用汉字”。  相似文献   
3.
<正>地名是全人类不可须臾或缺的交流工具与信息载体。在海峡"两岸四地"日益广泛、密切的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地名问题已被关注但缺少沟通与互动。本文提出"海峡两岸地名应用无障碍"构想,以期抛砖引玉,供有关部门参考。交流工具地名是自然、人文地理实体的语言文字标识,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伴生的精神产品,是全球应用无疆界、世代规范无  相似文献   
4.
商伟凡 《中国民政》2005,(10):38-39
地名,即人类社会各种地理实体的名称.我国作为一个非罗马字母国家,地名标准化包括双重任务:先以本国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国家标准化",进而以单一罗马化拼写形式实现"国际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商伟凡 《中国民政》2008,(11):44-45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北国到南疆。申请地、县级政区更名的案件接踵而至;看似孤立,远因近果又无不牵连当年那场“地区”建制向“市”建制的转变。被昔日特定环境、条件掩盖的地名纠葛,如今真真切切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