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基本知识: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之一。3.通过教学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货币材料简史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约公元前三、四千年)已经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于是就产生了货币。相传夏代时,有个名叫王亥的人,驾牛车用帛和牛作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殷代时,农业已经发展起来、人们制造铜铲做工具,也用它作交换的媒介物,起着货币的作用。这种铜铲,古代叫“钱”,这就是货币叫做“钱”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第三产业的基础知识:明确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懂得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综合性指标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四个指标,都是从宏观上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这些指标的差别是:(一)包括的部门范围不同;(二)计算的价值构成不同。它们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含义。在我国使用得最早,最多的是工农业总产值,它反映一年内生产的工农业生产的全部价值。在价值计算上是按全值计算的,包括了原材料、燃料等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也包括了活劳动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劳动报酬和利润、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家预算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形式;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个人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消费水平、消费构成要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概念的由来第三产业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提出的。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现了第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