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地震后半小时内、第1天、第2、3天救出人员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分别把这3个时段称为地震紧急救灾的第一、第二、第三有效时间。决定救  相似文献   
2.
吸取中国古、近代地震赈灾中的经验教训姚清林,马宗晋(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古、近代的地震赈灾,有经验,也有教训。从中可使我们认识到,地震赈灾必须做到有制、有别、有系统配合、有备。所谓有制,就是要形成一种科学的赈灾规范。象清朝的赈灾,有一些“常例”...  相似文献   
3.
在多数西方学者看来,有关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已经非常发达,甚至超前,关键在于如何将之变成“行动”。而对中国减灾工作来说,问题似乎来得更加具体,那就是建立人人都有风险意识、市场参与风险分担、政府主导风险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清林 《中国减灾》1994,4(1):23-28,45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姚清林(国家地震局地质所)一、地震救灾指挥预备的必要性地震救灾是减轻地震损失的重要环节。也是中止震害过程,促使灾区社会发展由恶性正反馈循环向良性转化的必要措施。除救援过程结束后,被压埋伤员的存活率外,地震救灾效果的优劣还表现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