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中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形式,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主要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由于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端,实现了经营者责权利统一,因而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征了农业生产的增长。但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毕竟是在农村生产力低下、经济上自给为主的历史背景下,为解决农民温饱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而实践的一种变本性措施,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经明显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有机成本提高。如灌溉。脱粒、育苗、施农药,以及农机具的使用等,单家独…  相似文献   
2.
论"一国两制"构想与时代主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一国两制"理论是在怎样的时代主题下,即在怎样的世界背景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证明"一国两制"理论的时代科学性,也有利于坚定全国包括港澳台人民对中国实现"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3.
漫谈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人,了解人,就有必要研究一下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所谓态度,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行为的准备状态。而行为,则是态度的外显现象,是人们在态度的影响下对客观的具体反映。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问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曾阐述过这样一个公式;B=f(PE)。B:行为;P:个人因素,E:情境因素。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同时取决于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在二者相互作用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影响人们态度和行为一致与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有了新的突破,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的提出对中国21世纪的政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政治文明从理论到制度,从制度到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政治意识和政治制度的文明,需要在政治实践中去反映、检验和完善,而政治活动的文明又有待上升为文明的政治理论意识和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系统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问题,其中把科学执政放在首位。我们认为,尊重科学首先应当成为民主决策和国家立法的前提和原则。《气象法》在这方面得到了较好体现,它不是简单地规范人们的社会气象活动行为,而是在注重协调不同社会关系从事气象活动的行为和利益同时,突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尊重气象科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