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列宁“灌输”理论之成效,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务必尊重对象之现实.当代大学生别于无产阶级之处,在于文化层次较高、有个性、功利、充满怀疑主义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应超越列宁的“灌输”理论,寻求开放性之思.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是当务之急,为最根本.若实现此一方式,教师应多读书,多搞科研.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有鲜明的个性、更加务实、充满怀疑主义精神等,导致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种种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是列宁式的“灌输”,而是向“吸引”转变.在“灌输”方式下大学生仅仅是受动的客体,而在“吸引”方式下大学生则是能动的主体.“吸引”方式需要教师展现出理论魅力.这就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多读书,多搞科研,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从雷锋逝世至今已近五十年,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民。当历史走入了今天,我们该如何在当代理解雷锋精神呢?本文从三个角度作为切入点:一是从人生意义角度看待雷锋精神的当代性;二是从集体精神角度看待雷锋精神的当代性;三是从感恩意识角度看待雷锋精神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4.
孙旭武 《前沿》2012,(18):39-41
我们身处功利主义时代迫切需要雷锋的利他精神,同时也迫切需要为何以应该具备雷锋的利他精神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往抽象的人性论思想虽然对于学会雷锋的利他精神颇有借鉴意义,不过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还是显得有些软弱.以往的人性论思想使我们意识到人的两重性:一是动物性的趋利避害,二是精神性的利他精神.马克思相似于以往的人性的二重性划分,但从“现实的人”出发,提出了“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理论.我们以功利主义的“等价交换”即“他者对我有益我才应具备利他精神”为原则,论证在这两个领域里人都应具备雷锋的利他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