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电话调查、面访调查及个案访谈,调查组发现:当前杭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和差异化,但内涵仍有待提升;加强文化广场和运动场馆建设的呼声颇高;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满意度明显偏高;家庭平均精神文化生活支出涨幅停滞;社区性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参与主体失衡。面对这些问题,杭州市亟需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结构、加强文化运动场馆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要大力发展消费类文化产业;要通过提高可及性、发送文化消费券等方式,丰富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探索创新工休及休假制度安排,保障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的休息权、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要完善图书馆建设和借阅服务、引导博物馆走近民众;要加强社区公共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强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区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但是,我国社会和政治秩序保持了持续稳定。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经济与社会政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状况,无疑是对西方传统发展理论的巨大冲击,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执政党坚持和贯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于党和政府的战略方略和多方面重大有效举措。在发展实践中,党和国家的这些根本原则、战略方针和实际举措,是通过多方面机制发挥作用并产生效应的。本文从公民主观感知机制出发,以人民"获得感"为矢量,反思解构传统理论的客观不平等—相对剥夺感—社会不稳定的逻辑,建构客观不平等—人民获得感—社会稳定的分析逻辑。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全国概率抽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公众的社会稳定感知实际上并不取决于传统理论所谓的社会比较维度产生的剥夺感,而更多地取决于时间比较维度上产生的"纵向获得感"。基于广义倾向值匹配的因果推断方法,笔者确认,时间比较维度上人民的"纵向获得感"的提高,总体上可以促进社会比较维度上人民的"横向获得感"和社会稳定感知的相应提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人民利益和政治主观感知角度出发,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社会持续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认知框架是信息到达受众并被接受的过程。本文运用网络调查实验的方法,以源于中国媒体渠道的新闻和源于外国媒体渠道的新闻分别测量其渠道框架效应,以新闻表达方式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来测量情感框架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客观内容一致的新闻,人们的认知框架效应中,情感框架比渠道框架具有更强的框架效应;在同样的情感框架中,虽然测量结果并不显著,但能发现中国媒体渠道的效应要略强于外国媒体渠道的效应。这一研究回归公共舆论研究的起点,用调查实验的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自身,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范围内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处于领先地位的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无锡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分别作为苏南、苏中、苏北的代表城市,进行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运行的比较研究.简述了<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中所采用的测评体系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研究方法;评述了三个城市的测评结果及三者之间的差距和共同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政府门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