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波 《思想战线》2005,31(4):34-41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地区秩序维护的基础,将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透过对F村和K村的村规民约文本分析及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外生性导致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政治参与度不高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将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从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官波 《思想战线》2004,30(6):39-45
法律多元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围绕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两者的关系而表现出来。在不同表现形式中 ,两者表现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对两者不应简单取舍 ,国家法必须给少数民族习惯法留出一定空间 ,让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不同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奥斯丁作为近代实证主义法学的奠基人,为法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法学研究的对象由传统的应然法转向了实然法。随着研究角度的转换,法学的判断尺度也发生了变化,古典自然法学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被功利主义所取代。法学不再与伦理道德泾渭不分,对法学的关注无法脱离对现实政治的考察,现实政体的构建才是法学存在的根基。功利主义作为政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也被纳入了法学领域,成为了衡量法律正当性的判断尺度,本文将按照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4.
官波 《今日民族》2011,(1):48-50
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山区,森林资源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权的拥有、流通、收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推进之后,惠林政策力度加大,发展林产业的预期收益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树的积极性,不少农民“抢种树”、“要种树”,这就使得林权纠纷呈现多发态势。引发林权争议的原因较为复杂,如山林界址确定难度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