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徐妮娜 《求索》2010,(2):121-123
关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一点,我国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对“涉外”二字进行考量时,理论界仍存在“广义涉外说”与“狭义涉外说”之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现行司法解释沿用了移植于前苏联的“法律关系三要件说”标准,但是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形势的发展,有些法院对该司法解释标准进行了突破性的适用,大部分法院却还是墨守成规,导致客观上法院对同一标准的把握宽严不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部署,2010年将进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甚至审议工作,立法者应以此为契机,在条文中科学界定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国际私法实践困境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中国国际私法摆脱当前司法实践困境,需要反思国际私法学科特性与中国国际私法发展的特殊历史,对中国国际私法实践中最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剖析,即涉外法律关系的判定、冲突规范的适用、最密切联系的确定和外国法的查明,并对未来国际私法立法走向做出预测。功能型国际私法为我国国际私法发展之趋向,我国未来立法必须在上述四个环节制定科学、严谨的规定,且应改革司法机关人才任用制度,形成理论研究与立法、司法实践之间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私法理论界,无论是在《民法典》涉外编还是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过程中,对于涉外民事案件确定标准的争论,一直存在。而在司法实践中,对涉外案件的标准把握也存在不一致。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应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涉外案件的标准进行反思,在理论上进行争鸣,在几种不同意见当中确定一种可行的标准,以指导我国未来的冲突法立法中关于涉外案件认定的法律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4.
5月28日10时,在悠扬的乐曲中,杭州异联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涛从第十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手中接过"中国十大领军企业家"证书。这是王洪涛于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获"功勋企业家"之后,又一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由国家商务部牵头,七大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时代风采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已经举办两届,拟在评选各个行业有过突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设“信息走廊”的计划。1995年8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又提出设立“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MSC)的计划。这项雄心勃勃的远景规划目标旨在以信息科技的高度发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马来西亚的“2020年宏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对MSC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马来西亚政府从1997年就开始未雨绸缪,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电子管理法令,如《电脑犯罪法令》、《电子医药法令》、《电子署名法令》、《多媒体一体化法令》、《多媒体智慧产业保护法令》等。为规  相似文献   
6.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我国传统的非诉讼解决机制主要是调解和仲裁,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民事纠纷的解决都倾向于非诉讼解决机制.非诉讼解决机制拥有诉讼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但非诉讼解决机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这需要在立法、思想方面给予其保障,通过人员培训、法律完善、加强监督来不断改善非诉讼解决机制,加强其与诉讼之间的结合,化解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