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 ,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创见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观 ,构成了他完整的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体系。他的这些法制建设观 ,为新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2.
吕振羽研究综述戴开柱吕振羽(1900—1980),原名柳冈,湖南隆回人。其一生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以其洋洋数百万言的史学著述:《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中国民族简...  相似文献   
3.
张治中是中国国民党中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他于抗战初期(1937年11月下旬)由上海战场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39年2月调离湖南。对他主政湖南这段历史的评价,史学界多因长沙文夕大火而对他颇有异词;他自己也自认为是一场“噩梦”。笔者认为,长沙文夕大火使千年古城蒙受浩劫,张治中作为一省之长,确有一定责任,但这个罪责应主要算在蒋介石“消极抗战”的帐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张治中主政湖南期间,做过不少有利于抗战、有利于人民的好事,这主要体现在他为湖南的国共合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后,窘迫的国内经济形势使毛泽东的注意力投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因而弱视了新中国法律的生长与培育。虽如此,但他并没有忽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就在他“下决心”“搞通”经济建设“这门学问”的同时,仍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他的国家法制建设观,对新中国建立后的法制建设起到了全局性的导航作用,并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法制的构建与辉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淞沪抗战失败后 ,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 ,一种观点认为是唐生智“独持异议”、“坚主死守” ,并“自告奋勇”承担防守南京之责所致。根据众多亲历者提供的资料综合分析 ,蒋介石未作出决定前 ,不但有“固守南京”的思想基础 ,而且做了相应的防御准备工作。相反 ,唐生智无“坚主死守”南京的思想基础 ,他提出对南京“非固守不可” ,只不过是“随声附和”。同时 ,他要求承担防守南京之责 ,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勉为其难”之举。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在其法学著述及实践中,颇有创见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十大观点,构成了他完整、系统的国家法制建设的理论体系。这些观点的提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原民进邵阳市委副主委曾维君先生给我寄来他的新著《历史创新教学实用艺术》(以下简称“曾著”)一书,我很高兴.该著作于2017年8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它是著作者近三十年来关注和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力作.读后掩卷而思,感慨良多,启迪不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