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戴昇 《长江论坛》2018,(2):79-85
作为"他者"的商业社群,徽州社会与犹太社会是高度契合的,两者皆在物质财富、精神思想、世俗荣誉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相似的境遇与相类的文化内涵:古老文明积淀下的迁徙社群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宗教与宗族成为各自精神的诉求与现实的需要;饱经磨难后的有所作为;乡约律法与契约笃践下的自治社会;文商互济成为思想巨擘诞生的摇篮。对犹太社会与徽州社会另类现象的共性探究,是研究早期商业社会群体如何演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戴昇 《桂海论丛》2018,(4):106-110
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是实现其和谐社会的重要门径。为了诠释其同情理论,亚当·斯密引入了"旁观者"与"当事人"作讨论的对象。旁观者与当事人作为斯密研究社会行为的抽象个体,在诠释其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落实到旁观者与当事人的身上,即旁观者必须尽可能将自己置身于当事人所处的情境之上,并努力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当事人亦会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进行反省式的同情,并且努力把自己的情绪调节至旁观者所能赞同的程度;在旁观者努力体察谅解当事人的情感,和当事人尽力把自己的情绪调节至旁观者所能接受并且赞同的程度这样两个基础上。斯密进而确立了两种不同的美德,即和蔼可亲与令人尊敬的美德;作为社会"旁观者"的人,具有一种"公共知识分子式"的同情,对社会进行"俯视式"的审视;而人才和鉴赏能力的评判亦是与同情能力相协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