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江泽民十分重视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党的领导体制上,要重点处理好党政、党委与人大、党的领导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三个关系,在党内工作机制上,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内领导工作制度和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搞好“三讲”教育,要抓好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三讲”集中教育结束后,要防止走过场,巩固成果,就要狠抓落实。而要抓落实,就要经常“回头看”。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衡量“三讲”教育究竟有没有效果,归根到底要看实践、看行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三讲”教  相似文献   
3.
朱修国 《求知》2002,(9):15-17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理论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以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先进性。然而,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必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才能发挥其理论指导的巨大威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尽沧桑而不衰,其生命力就来自于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不断的理论创新,使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昂扬的精神风貌,在中国人民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学风。  相似文献   
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理论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史,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理论创新的集中表现。面对新世纪、新形势,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对党的领导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不仅要具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而且要发挥其在国家和社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并在各种利益整合中发挥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修国 《新视野》2003,2(3):39-40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努力探索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道路的阶段、拨乱反正和开辟执政党建设正确道路的阶段、执政党建设问题被提到突出地位的阶段。通过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我们对这一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它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深刻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根本性决定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学习“5·31”重要讲话 ,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的要求上来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之所以说“三个代表”是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思想武器 ,关键在于它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 ,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实践需要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