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涪陵区遵循邓小平关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思想,成功地抓住了“三峡工程上马”、“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促成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三次跃上新的台阶。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无疑给涪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机遇,正视挑战,找准对策,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重工业涪陵区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应对入世,必须进一步树立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发展战略。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  相似文献   
2.
李乾德 《世纪桥》2007,(5):53-54
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对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涪陵需要转变观念,明确角色,调整思路,重点推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校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可以概括为坚信马列,忠于党;探索真理,提炼良策;施教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方面。党校党员教师应从四个方面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涪陵区是重庆市的远郊区、革命老区、三峡库区、山区和欠发达地区。重庆直辖,老区发展,山区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既要求涪陵区实施追赶战略,跨跃式发展,也要求涪陵区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尽快建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流生态经济区。一、建设涪陵一流生态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建设涪陵一流生态经济区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重庆市关于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从区情出发,围绕全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坚持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移民迁建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高人  相似文献   
5.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形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环境,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对新加坡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方法论探讨,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危机发展论,二是人本发展论,三是多元融合发展论,四是持续创新发展论。  相似文献   
7.
将"建设诚信涪陵"扩展为"信用涪陵",更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设 "信用涪陵"必须走出认识误区,明确基本内涵和要求,抓好三大主体信用建设和三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夯实发展基础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2010年前,国家支持的重点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我们要准确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动向,组织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尽早建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和适宜人居的良好生态环境。 1.构建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内外通达能力。围绕把涪陵建设成为重庆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这一目标,全面加强公路、铁路和水运建设,尽快形成干支协调、集散流畅、布局合理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建成渝中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2005年前建成渝怀铁路涪陵段及涪丰路北线、蔺长路等沿江移民公路,抓好港口复建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渝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