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6年10月25日下午,秋高气爽。到通许县视察征兵工作的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王英洲将军的车子行驶到县城解放路街头时,看到路旁一位60多岁的老人推着自行车,车龙头上挂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建设国防、人人有责”的红色宣传牌,旁边还围站了一群青年人。此情此景牵住了司令员的视线,他立即招呼驾驶员停车,急忙从车上走下来,朝人群走去。当司令员听到老人讲征兵工作的有关政策时,拨开人群,走上前去,一把握住这位老人的手。县人武部部长张文治向司令员介绍说:这是我县工商局退休干部、“学雷锋标兵”、“义务宣传员”陈纯清同…  相似文献   
2.
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深入到矛盾内部结构的哲学分析,体现着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的独特的理论创新,毛泽东通过强调矛盾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内部结构中的差异性所造成的矛盾主导性地位的转化,指出了现实的发展过程既不是无矛盾也不是矛盾的均衡论而是多种矛盾作为差异性构成的矛盾总体结构中由对抗性转化为非对抗性,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的制约和斗争过程。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就是要超越否认矛盾,不分矛盾主次地位以及仅仅抓住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思维。在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的统一中,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科学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