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我在霞村的时候》(下面简称《霞村》)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延安《中国文化》上发表后,几十年的遭遇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作品问世不久,当时文艺界的一位负责同志曾写信给它的作者,说他读完作品后流过眼泪。可是,这样一篇催人泪下的作品,却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对它进行评论。一九四四年,胡风将丁玲在延安期间创作的七个短篇小说以《霞村》为书名编辑出版以后,有人特地为此书写了一篇书评,但也没有用只言片语谈到它。一九四七年,冯雪峰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四年 三十七岁 二月 调延安《解放日报》社,任副刊部副部长,主编文艺副刊。 三月二日 发表文艺短论《秧歌的艺术性》,载《解放日报》。 九月 为了与工农兵结合,深入实际斗争生活,报名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随军南征。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同志热烈欢迎他,安排他在司令部秘书处担任秘书。 十月 参加南下支队干部训练班学习。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是跨我国现代与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作家。从30年代到上海参加革命文学活动至1979年辞世,他在文坛上整整耕耘了50年,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和译著。尤其是他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坚持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指导,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及短篇小说《山那面人家》等优秀作品,在中国现代与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立波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与文学道路。他于1908年8月9日诞生于益阳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小学教员。从幼时起,他就在父亲的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六年 二十九岁 一月十日 发表《一九三五年中国文坛的回顾》一文,载《读书生活》第三卷第五期。 该文“把一九三五年中国文坛的几个主要的倾向以及一些重要的刊物和作品”,作了轮廓式的回顾,赞扬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艺战士这些“默默的做着的人,在创造真正的中国新文化”。 一月十八日 发表杂文《谈“亡国奴”》,载上海《大众生活》第一卷第十期。 一月二十八日 在“一·二八”战事四周年的时候,发表散文《四年来的沉痛的教训》,载《大晚报·火炬》。  相似文献   
5.
周立波(1908—1979)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研究周立沈的生平和文学活动,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有些刊物已开始发表这方面的资料。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胡光凡、李华盛同志近三年来深入周立波活动过的地方,广泛进行调查、访问,多方面收集资料,编写成三万五千字的《周立波生平年表》,并请周立波的亲属林蓝同志、周健明同志仔细校阅过。本刊决定连载这份资料,供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在对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作品的再评价中,人们对《山乡巨变》受“左”倾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缺陷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但对它突破“左”倾思潮的束缚,在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其缺点和偏差方面所取得的现实主义成就,则似乎研究得不够。因此,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对它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四年 四十七岁 六月 应《文艺学习》编辑部之请,回答了有关自己创作经验的十个问题,载九月二十七日《文艺学习》本年第六期。 八月 在北戴河休假。重校《被开垦的处女地》译文,并作附记。此书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八月 在湖南选区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月 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散文《会场的一角》,记载九月二十日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的盛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