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人们的处境不同、境界不同,他们对幸福的看法也不同。那些衣食无忧同时又不妨碍他人利益的人是幸福的;而那些不仅自己和家庭幸福而且又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人则是更幸福的。我们来看世纪老人、我们的导师雷先生。  相似文献   
2.
据央视《新闻调查》栏目2003年8月11日报道,2003年7月,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境内的涌泉村,因乡干部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有误,导致5天内3位农民自杀。这是一个典型的信任缺失例子,由此促使我们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长、生活于乡土社区中的普通农村妇女的行为值得关注,她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有着清晰和理性的认知,存在将社区中的性别不平等不加任何批判地作为理所当然的既成事实而接受的现象,因此在考察妇女的性别视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涵盖了各社会组成的妇女”及“有无出现话语权倾斜的现象”这两种情况,从而将普通妇女中存在的男权主义的性别视角纳入我们关注的范围,并在田野调查中以此来分析普通妇女话语背后的社会学意义。调查案例也说明了在乡土社区中“家本位”文化仍具有某种普适性,而普通妇女其依女性主义性别视角所言的那种自主性的获得,则需要若干前提。  相似文献   
4.
税费改革后乡镇政权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权制度创新的前提、目标及路径.指出乡镇政权要成功地应对与上级政权、村级基层政权及农民的关系,需要找到成功的"当家人",即了解农民和农村的乡镇干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的“社区情理”与家庭养老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7285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8.2%。另据预测,它还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末,农村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1亿,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赡养比,将下降为4比1。而2002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938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80739万人)的比例为7.35%。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的这种发展态势,不少人都认为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问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鉴于此,农村原有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婚姻观念是婚姻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作为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骤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婚姻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可表现为一个人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对配偶和婚姻生活的基本评价(包括婚姻生活在个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之份量及满意程度),也可表现为人们在婚姻行为上所作的各种选择——从择偶、缔结婚姻之途径、婚礼仪式、婚后如何相处一直到作出分居、离婚的决定。婚姻观念作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义的实现——对北京市大学生村官的一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取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和探讨了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两年来的实践情况.我们考察了大学生村官实践对于大学生自身以及对于当地的影响,发现访谈对象在这两项外显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赋意义的-Z类客观陈述与外显行为有对应关系.我们也发现在大学生村官对自赋意义的客观陈述中村干部与北京市政策作为他者占有重要地位,于是我们考察了村干部与政策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意义的客观陈述.基于对自赋意义结构的讨论,我们提出并尝试了一种研究方法,即通过比较两种客观陈述,深入到自赋意义结构内部探讨其差异.文章末尾通过将"意义"的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涵义结合于自赋意义中,将问题指向大学的道德和意义教育,指出为了使大学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造福社会,大学生扎根于社会之中的反思,及其自我意义的形成和持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