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各种危机事件增多,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针对目前我国政府危机意识薄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能定位存在偏差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成为信息公开的主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者、协调者和善后者。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政协人事联络室党支部共有4个党小组,党员干部28人.近年来,支部紧扣市政协各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各项业务开创新局面.在2021年北京市"三优一先"表彰中,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深学细悟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支部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精心组织学习,力求学深悟透.坚持周一"支部学习日",形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良好氛围.开展"诵读红色经典致敬时代英雄"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先烈家国情怀,坚定不懈奋斗的勇气与毅力.  相似文献   
3.
解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明确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力量,变革教育机制,强化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日益增多,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却面临诸多困境,这不仅是由于制度的屏障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责任的缺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的局限性也是重要的原因。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立流入地政府责任制,完善相关法规和软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虽成效显著,却也存在诸多问题,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责任重大。但目前,政府在制度建设、宣传引导、基金管理和监察督促等方面都出现了失灵,因此应从明确自身职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财政支持、健全监督体系等角度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缺损与补偿: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男性为主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的大量出现。在这类家庭中,核心角色的空缺严重破坏了家庭结构的完整性,致使家庭系统的生产、抚育、赡养、情感满足和保护等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系统生态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留守家庭的生存系统划分为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如何补偿缺损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重,养老产业亟待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弥补了社会和市场的不足,是福利事业扩大供给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无锡市JG老年休养院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办养老机构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以加快我国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多媒体技术对有效推进双语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多媒体双语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从家庭角度来说,缺损的家庭结构、较低的家长素质、错误的教育方法和不良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或导致青少年犯罪。因此,发挥家庭的功效,强化家庭的教育机制,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讲究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成员长期缺位,核心角色的空缺严重破坏了家庭结构的完整性。本文以徐州市FC镇为例,在入户访谈的基础上探讨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的形成原因,剖析这一缺损的家庭结构,并指出结构缺损背后的功能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