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段录良 《前沿》2006,(7):99-101
大学生"零距离沟通"机制,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与大学生(客体)保持密切联系的要求与水平,其内涵包括两个基本方面,"零距离"说的是密切联系,"沟通"说的是思想交流和思想碰撞."零距离沟通"机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真正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产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第二个方面是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使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产生自尊感;能使大学生宁静安逸,潜能获得释放,产生一种松弛感.第三个方面是通过"零距离沟通"机制让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实处.第四个方面是有利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2.
人的个性品质是心理素质的结晶,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也与其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密切相连。良好个性品质作用于人生逆境的心理机制,即作用—反馈—修正—升华的过程。良好个性品质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设定择业目标;有利于提升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提升把握机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其基本模式是"双主体"模式,即对于高校来说,主要是创造良好的塑造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首先,发掘、张扬校内先进典型;其次,实施具有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特质的科学管理;再次强化体育工作。作为大学生,首先注意克服"习得无力感";其次进行"思想锻炼";再次,从时间上说,应该从大一开始。  相似文献   
3.
段录良  王晓成 《前沿》2006,(8):81-84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体心理水平。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心理素质的结晶,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既包含先天的成份,又包含后天的因素。个性心理品质不但是环境的产物,而且是自我修养的产物。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可塑性。提升个性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性,首先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成熟,其次是有利于提升择业素质和择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途径一是深刻认识提升个性心理品质对于择业修养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坚定个性心理品质可变可塑,个性心理品质修养可行有效的信念,三是贵在实践贵在坚持,四是“内省”与“慎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