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红英  汪远忠 《前沿》2010,(6):108-111
直隶在近代时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区。本文试图从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植被的破坏、社会政治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晚清直隶灾荒的成因。其灾荒频仍,与近代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以及灾荒救助体制的陈旧腐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汪远忠  李红英 《人民论坛》2012,(20):170-171
朱熹的行政伦理思想,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阶级地位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不等于说它在当代就失去了使用价值。文章以《朱文公政训》为例,从平易近民、为政之本,忠于职守、勤政敬业,秉公去私、勇于任事,求真务实、严信执法等几个方面梳理了朱熹的行政理论思想,以期对当今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红英  汪远忠  李胜坡 《前沿》2010,(12):130-133
民国时期民法首次规定了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制度,极大地触动了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动摇了男尊女卑的天常之道,为民国时期重构婚姻家庭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司法实践,进一步宣传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受着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司法制度已相对完备,但以往研究主要从文本的角度探究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的特性和价值.本文结合一则民国时期鲍景惠与王玉贞离婚案件,从司法实践的视角来探讨了民国时期民事司法制度实践中的最高法院分院设置问题、上诉到最高法院案件的法律审问题、事实审中的"当事人主义"的司法原则问题,以期对今天法制现代化进程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农民工的常态化导致其家庭结构功能的改变。农民工家庭中固定农业人口逐步结构化,家务性人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力加快从农业生产中逸出,土地转包和雇佣关系大量出现,农民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新形态农民工开始出现,劳动力价值大大提升,原有农村社会熟人关系逐步向经济利益关系转变,乡村社会的这种变迁适应了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转型视角的“二元对立”框架,难以洞察和解决当前我国农民工问题。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的中介,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的独特要求。只有立足于社会转型研究的本土化路径,才能深刻认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丰富内涵,才能找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