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产力范畴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物质变换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生产力能否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土地和劳动者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社会生产力极大浪费,使生产力的发展严重不可持续。为了防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发生,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提出了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使土地得到永续利用;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劳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极具实践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奇、好感,想接近异性,这都是正常现象,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这种坦诚的正常交往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学习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为异性间相互交往、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愉悦情绪体验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国内、国际形势相结合,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出发,全面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另一方面,两种制度之间还可以和平共处、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 ,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尽快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和思想品德素质 ,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努力方向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生态政绩观:生态文明建设中政绩观的新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莲香 《行政论坛》2013,20(1):22-26
生态政绩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生态价值优先、整体利益最大化、未来利益至上为原则,以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理念.树立生态政绩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建构生态政绩观必须实现价值观的生态转向: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理性,从个人价值诉求转向整体价值诉求,由单一价值诉求转向综合价值诉求,从无视成本价值诉求转向生态成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汲取了19世纪的生态学理论,在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生产力反生态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生态意蕴的生产力概念。在生产力概念中,马克思确立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生态尺度,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环,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通过"调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控制"人们的生产行为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的物质变换。  相似文献   
8.
温莲香  朱红 《求实》2012,(10):12-16
马克思在对近代工业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异化关系的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生态意蕴的劳动概念。在劳动概念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的生态要素、劳动的生态尺度和劳动的生态本质等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劳动实践,确立科学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方式,有效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