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一种生长在台湾高冷山区的植物,叫“一叶兰”,只一朵花、一片叶子,植株虽小,却能耐恶劣气候,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台湾,有一群丧偶的妇女,就像这小小的“一叶兰”。她们虽然顿失生命中的支柱,但是,悲痛之余,她们不仅依然撑起家庭重担,拉扯孩子成人;而且,还试图帮助遭遇相同的妇女,互相扶持,互相慰藉,共同走向希望。去年4月底,台湾妇女田在华、黄淑卿等人创办了丧偶妇女自己的组织——“一叶兰联谊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送走了1996年,迎来了1997年。1996年的两岸关系,始终处在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状态之下,如何看待并评价这一年的两岸关系,进而牵涉到怎样预估新的一年两岸关系的走向与前景,是两岸众多人土所十分关注的。今年,两岸关系会不会有重大的实质性的突破?两岸的高层政治性商谈有无希望举行?两岸关系能否恢复到李登辉访美前的状态?7月1日香港回归将对两岸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发表看法。座谈会由本社社长、全国台联副会长杨国庆主持。1996年的两岸关系始终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统一会损伤台湾人民的利益,事实果真如此吗?曾有人对岛内台湾同胞的心态做过调查:关于台湾的前途,是赞成“统”还是赞成“独”的问题,台湾同胞所持的态度是“中间大,两头小”,即少数人主张急统,少数人主张急独,而80%的人则主张维持现状。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由于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还不够了解,存有疑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的心态。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到底怎样才能使台湾老百姓的日子和平、稳定,怎样才能把目前的现状“维持”下去呢?笔者认为,实行“一…  相似文献   
4.
7月13日至15日,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以及美日等国的7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前瞻性的研讨。 自1991年以来,三家主办单位已成功地举办了7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与会代表曾就两岸如何减少隔  相似文献   
5.
提起“康师傅”方便面,大陆的男女老幼,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提到使这鼎鼎有名的台湾食品落户大陆的创业、经营者们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就很少有人了解了.近几年,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只身前来、节假日往返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也有不少是携妻带子、举家迁至大陆的“定居者”,像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就是在199O年把全家搬到北京来住的.来往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 固然一身轻松,不必为安家操心发愁,但毕竟有诸多不便,个别人还衍生出一些问题和麻烦.那么,举家迁移者们,从遥远的彼岸搬来,他们适应吗?大陆买房贵吗?妻子买菜方便吗?小孩上学,课程进度和台湾一样吗?  相似文献   
6.
僵持了三年之久的两岸关系的气氛,由于1998年10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邀请辜振甫先生参访大陆,而出现松动的转机。然而,两会达成的“四项共识”能不能得到落实?两岸关系将如何保持稳定并继续发展?两岸目前分歧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本世纪的最后一年,两岸关系可否有实质性的突破?两岸政治对话有无可能为两岸政治谈判创造条件?……1998年12月28日至30日,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北京的香格里拉饭店举办由两岸学者参加的“两岸关系座谈会”,与会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月中旬,台湾渔船“金庆12号”在印度洋海面作业时,船长龚泰安涉嫌杀害多名来自祖国大陆的渔工。此事在海峡两岸引起极大震动,两岸同胞对此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漆黑的海面上,伸手不见五指。一艘台湾渔船悄悄向广东汕尾甲子海域驶来,另一艘从汕尾出发的小渔船也在向这个方向接近。 “山狗,山狗,我是海狗……” “海狗,海狗,我是山狗……”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18日,江西省将在省会南昌举办’95赣台经贸洽谈会暨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两会”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消息亦风闻海内外,引起许多台湾乡亲的热情关注和殷切期待。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台办副主任、’95赣台经贸洽谈会筹备办公室主任华人民。  相似文献   
10.
八年前,一群富有批判及创新精神、拥有多年新闻历练的专业人士,创办了一份探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两岸关系的新闻性周刊,为它取名《新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