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严家其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说法,本人一向持有异议,现给予批驳。一、“引进”西方人道主义严家其说: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是“决定中国进步程度的因素”。“要  相似文献   
2.
(一) 曾钊新同志在《在岐义中醒悟真理》(《湖湘论坛》1993第3期)一文中。严厉地批评我说:“不尊重事实,怎能讨论问题”,“违反实事求是,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说我使他“惊心动魄”。这个批评引发我一个感想,就是认为确实应当尊重事实。 (二) 曾文说:我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一文中,不同意曾著《人性论》“把人性理解为是社会意识或精神要素”之说,而认为“社会的人的本质是物质”。对此,钊新批驳说,这是只允许谈人的身躯、大脑等物质,而不许谈它们  相似文献   
3.
在付出一定代价的实践的基础上,党得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管一百年”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们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当前和今后的关键,就在于党员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对党的这种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要这样做,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必须改造思  相似文献   
4.
1980年1月31日《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试论人性》的文章。文章硬说鲁迅有“非阶级”的人性论观点。 作者认为鲁迅在《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强调了人和文学的阶级性”,“同时又指出:‘有些作者,意在使阶级意识明了锐利起来,就竭力增强阶级性说,而别一面就也容易招人误解’。‘中国却有此例,竟会将个性,共同的人性(即林氏之所谓个人性),个人主义即利己主义混为一谈,来加以自以为唯物史观的申斥,倘再有人据此来推论唯物史观,那真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关于人性论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把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列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所谓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那种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单从生理学意义上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历史是人们为自己的人性的实现而活动的过程,是人的意识的  相似文献   
6.
1988年出版的曾钊新同志所著《人性论》指出:“人性不是人的天生的自然本性,而是真正的人的一般性质,这种性质使人和动物相区别,也使人与非人相区别.这就是真正的人的社会性,即作为社会动物所具有的共性。因此,我们才这样说,也  相似文献   
7.
本文要说的是党坚持历史唯物论,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的历史经验。开头作点一般的论述,然后主要论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这种经验。(一)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指出,“由于有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的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他是“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论”(列宁语)的。资产阶级及其学者一贯宣扬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费尔巴哈也不例外,他的人本主义片面地认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