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推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卫生行政对妇女保健实践的一次直接介入,该法学自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符合新中国"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得益于妇产医学精英在技术研究和各界在宣传教育中的努力,上海在推行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成为全国的标杆。在经历了高潮和重振等阶段后,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在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改造医学界思想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态度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接受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妇女而言,实际"痛与不痛"已不重要,其从无痛分娩法所要求的住院分娩、自然分娩中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女性与医疗卫生的议题逐渐得到关注。文章从女性生理卫生的认知、中国妇产科医疗史、女性作为医疗照顾者以及中西医冲突下的近现代助产事业等4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助产士是20世纪中国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助产事业得以延续。因中等卫生教育培养模式趋向全科,助产教育呈式微态势。新老助产士进入国家妇幼保健体系后,其层级定位是既要向上"助"产科医师,又要向下"启"接生员,然而,实际工作中助产士与产科医师间的明确职权界限、助产士与接生员间的业务竞争关系成为助产士进一步式微的原因。加之分娩医疗化趋势、助产士无独立职称体系等新困境出现,助产士一职最终被国家卫生部门划入护士序列。  相似文献   
4.
国家卫生行政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中设置相应的卫生行政组织与机构,利用国家权力与地方行政权力制定医疗卫生方针政策以及开展布置、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从而保障和增进全民健康。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公立医疗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严重不足,为了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妇幼卫生工作,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将社会上分散的私人开业助产士和少数妇产科医师在自愿基础上按合作化的形式组织起来,成立了联合妇幼保健站。20世纪50年代,上海联合妇幼保健站承担了“以保健为中心,临床与保健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这一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的大部分任务。国家卫生行政对其持之以恒的整顿与规范也非常重要。最终,联合妇幼保健站经过合作化、民办公助等方式发展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地段医院或卫生院。上海联合妇幼保健站的探索成为国家卫生行政领导下城市妇幼卫生基层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