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刑事诉讼预防犯罪原理探究白俊华预防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必须采取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心理的等等各种方法和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刑事诉讼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的专门活动。同时也担负着预防犯罪的重要任务,通过刑事诉讼各种...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的侦查体制存在很大差异。在台湾 ,检察官是刑事侦查主导机关 ,而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则是刑事侦查的辅助机关 ,检察官有权指挥和命令司法警察官和司法警察进行侦查 ,司法警察官和司法警察没有独立的强制处分权。大陆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侦查主体之间则是平行关系 ,不存在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台湾检察官是侦查的中心 ,决定侦查行为和强制手段的运用 ,而大陆侦查的中心则是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有权采取除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和侦查行为 ,侦查行为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白俊华 《法制与社会》2011,(34):261-263
刑讯逼供被我国立法所禁止,却是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排除非法口供是遏制刑讯逼供的方法之一,国外的长期司法实践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我国排除非法口供规则的运行情况表明,与规则立法预期还存在很大差距。这里有规则本身的不足,也有实际运用中贯彻不到位的问题。弥补不足,铲除障碍,是实现通过排除非法口供达到遏制刑讯逼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排除非法口供规则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排除非法证据规则,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但存在反对确立排除非法口供规则的观点,我国排除非法口供规则有其相应的理论根据;考察我国排除非法口供规则实施的情况,仍存在的问题,应完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53、55、56、57条中关于排除非法口供规则。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主体的理论,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针对纠问主义的诉讼形式而提出来的.认为刑事诉讼应基于保障个人自由的立场,采用诉讼主义或弹劾主义,使审判职权和追诉职权分立,并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原告人和被告人处于对等的地位,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辩护作出裁判.提出刑事诉讼中有三种职  相似文献   
6.
白俊华 《政法学刊》2003,20(2):21-23
法院应当在社会关系中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这是体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和条件。对照联合国关于法院为司法公正的应当具有独立性的通常标准,可以查找出我国法院在体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我国法院体制在实现司法公正方面应当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决定了宪法的变化必然要引起其他法律的变化。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决定了侦查权力的行使应当以此为原则。然而,侦查程序的立法内容和实际实施还存在与此相矛盾的地方。因此,必须依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对我国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人权保障和正当法律程序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通过现场勘查获得的物证来证实发生的犯罪更显重要。现场勘查是法律性和科学性很强的诉讼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具体的程序进行;否则就很难发挥诉讼功能,所获得证据就不具证据能力,将被排除在法庭之外。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侦查程序是此次修法的重点。侦查程序的完善需要在强化权利保障的同时加强权力制约,具体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取消"如实回答"义务,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实行录音、录像或律师在场制度;强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的作用;完善嫌疑人的权利体系;明确律师介入的诉讼地位;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措施的法治化;排除非法口供遏制和减少刑讯逼供;坚持"人本精神"完善强制措施;完善财产强制手段维护公民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预审制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清末改制修律时期,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以后等不同历史阶段,各有其内容和特点。当前实行的“侦审合一”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制约了侦查活动,必须寻求一种新的体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