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窦修林 《传承》2012,(6):66-67
在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进的过程中,消费与时尚、碎片与物化成了时代的主题。随着社会整体审美意识的变迁,艺术领域也产生了转向,典型的特征在于市场化。而这一切的缘起在于杜尚先验性的艺术实践,为艺术重新作了观念的定位,推动了后现代社会条件下艺术的再次转向。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文化艺术全球化的时代中应该积极谋求中国模式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突破,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的主导地位,多元化发展中国模式的文化艺术,才能有效提升中国文艺应对新事物、新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中国的文艺具备亲和力而走向世界,才能保持我国文化事业特有的文化品格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的习俗与遗存文物 ,有些特征与佛陀“相好”制相类 ,这些相似的特征应为印度的先民制造佛陀偶像时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明代社会中前期社会意识与审美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士大夫文人的处世形式与价值倾向,决定了写意、院体和浙派等画人的兴衰荣辱。从浙派的顺应时势、李开先的画评、后期浙派的狂狷之气、中期文人心态趋逸趋隐等四个方面看,画人的价值趋向是明代中前期画风嬗变的内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