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阶级社会,因为生产力的落后性、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社会动力机制的自发整合性等原因,人类历史总是按照发达国家侵略落后国家、统治阶级压榨被统治阶级的方式无情前进,人道主义者难以科学解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而产生尺度纠结之苦恼意识。马克思承认历史自发发展必然性中潜藏的巨大代价,但反对用伦理道德谴责历史。马克思晚年分析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的国内外局势后指出,如果它们能够在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方面实现有效结合,找到变革世界历史场域属性、迅猛提升生产力、降低发展代价的突破口,就有和谐而持久崛起的可能。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当代崛起依然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的内容与工作对来原有的思想观点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势必会给工作对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差异性越大压力也就越大。压力一经产生,工作对象就会力图减少或消除这种压力,缓解心理紧张。实现这一目的,可以来取两种方法:或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是采取抵制和反驳,企图使自己的思想观点更加合理。一般情况下,工作对象总是先采取抵制和反驳的方式,力求保护和巩固自己的思想观点。工作对象抵制和反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贬损政工人员。往往贬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模式"已经成为落后国家探索崛起之路的代名词。当今盛行的"中国模式"之理论内核是由马克思所首创,它包含着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内涵。但是,在"模式"评价问题上,不能因为"中国模式"的卓越绩效就认为它有普世性、普适性、普试性的品质;也不能因为世界一度盛行的其他"模式"的短暂而想当然推理出"中国模式"不具有"普时性"特征。只要以马克思现代化"第二范式"根本原则为指导,"中国模式"及中国的崛起必将强劲而绵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