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葛亮  朱力 《学习与实践》2012,(12):70-77
支持型社会组织是指,制度上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致力于调动资源和信息,培养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能力,促使其在社会中建立横向和纵向联盟的民间组织。从资金、目标、领导、行动策略角度出发,中国的支持型社会组织对政府具有依赖关系。这是通过权威、私人交情、领袖魅力等非正式关系实现的非制度性依赖。在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转移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对政府的非制度性依赖隐藏在制度性的自主性下。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要求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若要实质性地推动这项工作,一定要真正寻找到社会组织从事党建的动力。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采用新制度主义分析的方法。整体分析框架拟采用斯科特制度环境中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的二维合法性机制。规制性要素主要化约为项目制,规范性要素主要化约为精英选拔制。传统意义上,新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强调合法性机制,不绝对排斥效率机制,但弱化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可以部分、但无法充分解释社会组织从事党建的动力。其动力应当是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耦合。合法性机制在面上提供了可供言说的动机,使其更符合外部社会期待,效率机制在幕后对合法性机制提供了支撑,使其更符合组织内部的期待。要从外部为社会组织输入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  相似文献   
3.
葛亮 《探索与争鸣》2022,(7):158-164+180
“学者”写作群体因所处人文环境的典型性、自足性,及思维方式的独特养成,而成为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切片”。观察这一写作群体的写作取材、叙事手法及审美形式等方面,可见出其对于不同话语空间的思辨及反拨,而这一点也成为穿刺当下学者小说体系的窥口。从戴维·洛奇、索尔·贝娄、约翰·威廉斯等学者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及笔者自身的创作经验中得出,学者小说的“空间观”主要体现在学院空间与他性空间的话语关涉、小说叙事的互文性转化与空间流动等方面。这一“空间观”及其所伴生的历史沉淀、价值观厘定和文化主体重认,对于探讨学院派创意写作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创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研究什么?如何展开这门学科的研究?这些都是我国当今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提出来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创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该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5.
美国慈善经历了由Charity向Philanthropy的转变,这使得美国"慈善"内涵不仅包括"社会服务",还包括"政策倡导"。以美国"慈善"为衬托,中国"慈善"没有经历类似转变,其内涵一直以"社会服务"为主,"政策倡导"较少。就这一维度,中国语境下的"慈善"内涵与美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慈善研究应当首先对本土语境下的"慈善"内涵做出澄清。  相似文献   
6.
在符号全球化的时代,符号具有三个维度的特征:符号建构主体的多样性;符号超越民族、国家;符号以经济、文化为指向。以此为背景,中国青年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特征表现为价值观的全球化、价值观的经济文化指向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必须实现五个转变,构筑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格局.一、党建工作的思路,由“封闭” 向“开放”转变  相似文献   
8.
以1945年为界,沃勒斯坦将“工业革命“和“发展“视作同一事物的不同变种,无论是“发展“还是“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形态的代名词。相较于“工业革命“,“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产物。19世纪之前,欧洲各国普遍经受了动荡的社会局势,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作为理性化的产物在欧洲开始发展。以此为背景,“发展“作为一种理性化的尝试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自此,在社会科学上百年的历史当中,“发展“一直作为理性化的产物禁锢着社会科学从业者。除此之外,“发展“意味着“更多“与“平等“,但沃勒斯坦发现,当两者相冲突时,主体总是将“发展“等同于“更多“,“平等“则被选择性地忽视了。沃勒斯坦在该书中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以及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后发国家为例,揭示了“发展“背后一直隐含的民族—国家界限,但他的这种批判相较其他学者显得温和、非激进,他意欲发展而不是颠覆这种界限。他从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两个角度将“发展“的概念置入到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性的考查,前者实质上是一个在不同时空拥有不同变量的为国家辩护的概念,后者则是一个永远无法证伪和证实的神话或者说是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
在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过程中,如何对待重工业生产,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调整得比较合比例以及今后能否长期按比例协调发展的大问题。本文试就调整国民经济与发展重工业的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并对“把我国重型生产结构调整为轻型生产结构”的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