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围绕如何将中国由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争取在尽可能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批判吸收、综合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两条道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论述、观点和主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场景中,在人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早产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长期盛行的、忽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社会主义革命“唯生产力论”和“唯条件论”的中国翻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转而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就要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以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这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综合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图摆脱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的不良影响,探索中国自己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推动中国由“渐进”而非“突变”、由和平而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形态变革。因而,那种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改早了”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必须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3.
"西北学说"是大革命后期由鲍罗廷等提出的挽救中国革命的一项策略思想,其核心观点是"中国革命只有到西北建立军事基地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对1934—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对战略转移目的地取舍的历史考略和选址原则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伊始并没有事先计划把革命落脚地选在陕北,而是先后经过了北上湘西、初定川黔、再定川西、最后落脚陕甘四个阶段的动态调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最终确定在陕甘地区落脚是当时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转移陕北并取得民主革命的不断胜利,并不是贯彻"西北学说"的体现,也不是"西北学说"关于中国革命只有在西北建立根据地才能取得胜利的历史印证.把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而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视为是"西北学说"于中国革命之必然,实际上是典型的意志裁剪论、外力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从而必将陷入是非颠倒的历史虚无主义、主客倒置的历史唯心主义和动静混淆的历史先验主义,从而得出关于中国革命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决定未来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入,需要树立正确的改革开放观、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做到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停滞不前的死路,不走利益固化的绝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努力做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独立自主同学习外来相结合;牢牢把握和熟稔运用"改与不改""开与不开""改多改少""开多开少""改快改慢""开快开慢"的辩证法,从而增强驾驭复杂改革和深化开放的执政本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