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当代中国哲学,探讨它的理论内容,构造它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首先必须弄清楚它的历史起点。本文拟围绕这一论点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明确当代中国哲学的含义及其对象,是探讨它的历史起点的理论前提。 为什么要研究当代中国哲学,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过:“现在,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行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和有关论著中,往往未将“从实践到认识”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加以区分,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将二者等同起来了。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1页):“从实践到认识,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又如,《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49页):“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飞跃为理性认识,即由实践到认识”。无疑在他们看来,“从实践到认  相似文献   
3.
能动性是不是实践的特性,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但是,随着近两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定义、要素、特性的探讨和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我是主张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的。本文试从实践的基本要素与实践的能动性的内在联系上来论证和说明我的这一观点,并向大家求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