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谭容培  唐红兵 《求索》2008,(3):96-99
哈贝马斯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审视传统审美话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性的审关内涵。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只有在主体间性的框架之内,审美才能走出传统审美话语局限于主体意识哲学的迷城,呈现出它的广阔胸襟,进而为现代人重建美好精神家园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建构于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审美对象的构成在于感性形式并依赖于从自然感性到审美感性的转化,审美感性也即内化为形式感性;同时审美对象具有“前景”和“后景”,相应构成自己的多样外观和丰富内涵,并使自身生发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些同志轻视智力劳动的观念根深蒂固,总认为知识分子的劳动是“笔墨功夫”,“纸上谈兵”,与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相比,无足轻重。这种轻视智力劳动的小生产观念同鄙薄体力劳动的剥削阶级意识一样,同出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均起破坏作用。本文拟就智力劳动的性质、特征和地位谈点浅见,以求纠偏切弊。智力劳动的社会属性我们先来约略考察一下劳动。劳动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运用脑和手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产品是总体劳动结合体的共同产品。“这种结  相似文献   
4.
审美理想的内在要求是审美超越,即根据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禀性(即自由创造)的需要,在最高层次上建立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在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对象世界的同时实行对世界的观念改造和艺术掌握,把人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置于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人性的完善和自由本质的实现、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之上,即生命和自由与生存的诗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