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赵勰 《创造》2002,(2):10-10
还记得小的时候经常去农村外婆家做客,傍晚回家的时候,外婆总是把一束草芽或韭菜之类的东西趁黑偷偷塞到妈妈的手中提回小城。长大以后才知道当时像外婆一样的在公社大队搞农副产品“非法流通”的人有许多,这种渗透着凄凉愁苦的偷菜行为现在已经变成了知青一代的文化情结。中国的农民的确太穷了!但在经济学理论中,他们的这种行为还不能称做流通,因为他们并没有进行产品的交换。所以当时只是把隔壁摆着小簸箕卖炒葵花子的小脚奶奶叫做搞“投机倒把”。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半月谈》上读了一篇为当时搞粮食倒卖的人平反的文章,说…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和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这次大会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又一次升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课题中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4.
赵勰 《创造》2003,(1):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