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团结是党的力量所在,是保证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党自身地位的变化以及党的队伍的迅速扩大,党内出现了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到党内团结。为扭转这种局势,党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党内团结教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对于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志宇 《人民论坛》2012,(14):24-25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急需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然而,当时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干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严重不足,为此党和国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训练和培养大批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初步形成了培养民族干部的教育体系,并为未来的民族干部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赵志宇 《前沿》2012,(14):24-25
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巩固新政权、扭转濒临崩溃的经济局面以及提高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防止腐化蜕变现象的出现.为此,党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并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党的干部教育体制.这一时期干部教育所积累的经验对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制不健全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当前基层协商民主深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大力推动和构建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参与机制,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各种日常政治生活和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协商对话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代中国社会协商对话的要素包括协商对话主体、协商对话客体、协商对话原则、协商对话场所、协商对话形式及协商对话目标等六个方面。开展社会协商对话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推动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及加强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其载体是以人民政协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在当代中国,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实现公民广泛而有序地参与政治、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历来重视社会管理问题,强调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总结和学习邓小平社会管理思想,无论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