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邹福清 《理论月刊》2007,(11):116-118
屈原是"诗人"还是辞赋之士?自汉代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历代士人争论不休,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汉代士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代以来,士人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问题?从中国的经典诠释传统入手,深入认识"诗人"、辞赋之士这两个概念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揭示出历代士人在解读屈原时,力图将屈原形象定位于"诗人"或辞赋之士的不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屈骚的经典化是在不断被模仿、被诠释的过程中完成的。屈骚诠释史中,屈原的自沉是一个兴奋点,历代士人往往从忠、怨、谏、隐等几个方向去解读屈原的自沉。解读者的诠释过程中,往往言说他者与言说自我两种声音并存,解读者甚至未必意在还原屈原的历史原貌,而是借诠释屈原,表达自己的政治文化见解,从而塑造出了各自心目中的屈原形象。这些屈原形象或暗示出诠释者对其面对的政治文化价值的批判,或暗示出诠释者对其面对的政治文化价值的认同。对屈原自沉的解读深刻反映出历代士人在君与臣、道与势的碰撞中,对于行与藏、出与入等安身立命方式的思索与选择。这正是自沉成为历代士人解读屈原及其作品的焦点之原因所在,也正是屈骚不断被模仿、被诠释从而成为文学经典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